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出版部门: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449/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44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糖尿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际刊号:11-5449/R
- 国内刊号:11-5449/R
- 出版周期:月刊
-
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与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T2DM中的变化。方法T2DM患者268例,行75gOGTT或100g馒头餐试验,以及C‐P释放试验,比较组间各项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与病程<5年组比较,病程>10年组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下降(P<0.05)。病程>10年组随FPG增加,HOMA‐β下降(P<0.01),HOMA‐IR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作者:孙剑;杜群;王国萍;王国君 刊期: 2015- 07
-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离子通道和自身免疫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可能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发病机制中的关键触发酶,通过氧化应激等途径导致DPN发生。PARP在DNA修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和长期记忆等生物功能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一旦PARP过度激活,可诱导细胞死亡、抑制糖酵解、大量消耗ATP、促进炎性反应、增加氧氮自由基离子形成和介导氧化应激,引发DPN。本文就PARP、氧化应激等因素在DPN中的作用作一阐述。......
作者:宋晓辉;李全民;王龙;张毅;张雪辉 刊期: 2015- 07
-
血红素加氧酶-1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DPN的发生发展是复杂的、多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化应激(OS)和炎症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血红素加氧酶‐1(HO‐1)及其降解产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凋亡、促血管生成等多种功效,可作为DPN防治研究的新靶点。......
作者:吴群励;梁晓春 刊期: 2015- 07
-
糖尿病教育管理“二重认证”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探索--糖尿病教育管理单位认证项目实施的意义和价值
背景系统化、规范化的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是糖尿病诊疗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我国糖尿病教育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目的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中国当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疾病管理现状,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于2012年启动了为期2年的糖尿病教育管理单位认证项目,开启了“二重认证”模式在中国的实践探索。方法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教育管理单位认证项目的回顾,围绕为构建糖尿病教育管理体系而推行的6大认证标准进行......
作者:郭晓蕙;孙子林;楼青青;翁建平;纪立农;柳洁;曾龙驿;章秋;李雯霞;沈洁;邢秋玲;沈犁;袁丽;张明霞;赵芳;严孙杰;李玲;谷卫;李向红 刊期: 2015- 07
-
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中诊断截点的观察
目的:观察密歇根神经筛查量表(MNSI)在糖尿病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DSPN)中的诊断截点。方法对293例T2DM患者施行MNSI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神经病变症状、体征检查,根据DSPN诊断标准分为合并DSPN者(DM+DSPN组)196例和单纯糖尿病者(DM组)9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MNSI量表各项指标进行双重权重后做出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作者:张春风;谢云;葛焕琦;郑辉;李宝毅;崔壮;尹爱莉;徐津咏 刊期: 2015- 07
-
感觉电流阈值评估2型糖尿病神经纤维损伤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感觉电流阈值(CPT)评估T2DM患者感觉神经纤维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T2DM患者218例,根据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各109例。采用感觉神经定量检测仪对感觉神经纤维功能进行2000Hz、250Hz、5Hz3种不同强度的客观测试,比较不同部位不同强度刺激下的CPT。结果有症状组CPT异常者多于无症状组[96(88.1%)vs51(46.8%),P<0.01];两组不同......
作者:赵仁华;牛奔;苏恒;薛元明;唐清丽 刊期: 2015- 07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水平改变及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其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改变及鼠神经生长因子(MNGF)对其影响。方法选取T2DM患者180例,根据有无DPN分为DPN组92例和T2DM未合并DPN(T2DM)组88例。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90名作为健康对照(NC)组。将DPN组进一步分为MNGF治疗(A)亚组47例和基础治疗(B)亚组45例。检测各组血清SDF‐1α水平,分析其与超......
作者:刘云涛;潘劲芳;简磊 刊期: 2015- 07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僵硬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DPN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颈动脉僵硬度与HbA1c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组60例、DPN组100例及健康体检者(NC)60名,测定HbA1c水平、CIMT和颈动脉僵硬度。结果DPN组HbA1c[(8.62±2.71)%vs(4.20±0.47)%,(7.59±1.98)%],CIMT[(1.01±0.11)vs(0.70±0.07),(0.81±0.09)mm]和颈动脉......
作者:刘国玲 刊期: 2015- 07
-
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中老年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和DPN的关系。方法选取中老年T2DM患者207例,分为单纯T2DM组和DPN组,DPN组根据多伦多评分再分为轻、中、重亚组。对各指标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并对DPN的危险因素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DPN组SBP、尿白蛋白/肌酐(UACR)、BUN、血肌酐(Scr)、TC、LDL‐C、血尿酸(SUA)水平高于单纯T2DM组,SU......
作者:王国凤;徐宁;杨涛 刊期: 2015- 07
-
院内血糖监测--血样类型与血糖仪的选择
及时准确的床旁血糖监测(POCT),是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的基础。与个人自我血糖监测不同,由于住院患者情况的复杂性,院内POCT血糖监测不仅使用毛细血管血,还会用到动、静脉血或新生儿血。作为POCT血糖监测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患者选择正确类型的血样和合适的血糖仪进行检测,决定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相关性。......
作者:龚敏 刊期: 2015- 07
动态资讯
- 1 2型糖尿病男性患者性功能及性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
- 2 个体化医学营养治疗应用于妊娠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 3 人胰升血糖素样肽1类似物利拉鲁肽:对中国人2型糖尿病治疗的优势
- 4 男性高尿酸血症患者成纤维细胞因子21与血尿酸和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 5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作用的临床研究
-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分析的观察
- 7 高尿酸血症和2型糖尿病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作用
- 8 过表达NR2E1对棕榈酸诱导的NIT1细胞凋亡及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 9 内向整流钾通道Kir6.2与胰岛素分泌功能
- 10 中心型肥胖与胰岛素抵抗、2型糖尿病相关性探讨
- 11 温筋通对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糖化终产物受体mRNA表达的调节
- 12 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与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分析
- 13 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人胰岛素治疗状况调查的研究
- 14 儿童2型糖尿病26例报告
- 15 2型糖尿病周围动脉病变与血小板参数关系的研究
- 16 钒酸盐对糖尿病外周组织6-磷酸葡萄糖水平的影响
- 17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18 血清总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 19 南宁市部分群体代谢综合征IDF-2005年定义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 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患者缬沙坦靶向治疗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