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出版部门: 《中国糖尿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5449/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5449/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9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80.00
杂志荣誉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0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国糖尿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国际刊号:11-5449/R
- 国内刊号:11-5449/R
- 出版周期:月刊
-
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伴发糖尿病一例报告
刘某,女,40岁,包头市人.1999年1月确诊为糖尿病,曾予以格列吡嗪和二甲双胍治疗,血糖控制差,渐出现食欲下降,腹泻,上腹部胀痛感.2000年2月,腹部CT检查发现胰头、胰尾部有不规则占位,部分囊性变,疑有钙化.2000年4月出现尿黄色深,皮肤黄染伴瘙痒,上腹部胀痛感加重,无恶心、呕吐.2000年5月29日入住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既往健康,无家族性遗传疾病史.......
作者:杨兵全;魏晓莹;高乃荣;孙子林 刊期: 2001- 06
-
口服胰岛素研究进展
胰岛素(Insulin)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药物,尤其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必备药物.有学者在1997年报道,胰岛素的给药方式主要的是通过皮下注射途径,另外大约有1万到2万病人是通过胰岛素泵途径[1].上述传统的胰岛素给药方法与正常的药代动力学过程不同,经皮下和静脉注射后先经毛细血管、静脉系统回心脏,再经动脉系统到肝脏代谢及全身各效应细胞发挥作用,使胰岛素在外周血管滞留较长,不能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
作者:陈敏;田浩明 刊期: 2001- 06
-
青海高原胰岛素敏感性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胰岛素抵抗作为发生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受到普遍重视.高原低氧环境对此有何影响却鲜有报道.因此,了解高原居民胰岛素敏感性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还是非常必要的.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1998年我们对青海省青南地区476例藏、汉族居民进行了体检.随机抽取其中147例作了胰岛素敏感性的测定,其中藏族93例、汉族54例,男性144例,女性3例,均系长期生活或世居该地区的城镇居民.该地区平均......
作者:高继东 刊期: 2001- 06
-
2型糖尿病中瘦素(Leptin)水平
我们对不同年龄组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水平以及与体脂的相关性进行了观察,旨在进一步了解瘦素与中国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关系.一、对象及方法1.对象:2型糖尿病患者77例,男性40例,女性37例,均为我院住院和门诊就诊患者,符合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测试前1周无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代谢紊乱,排除肝肾功能障碍,空腹血糖均控制在8mmol/L以下.按年龄分为A组28~55岁20例,B组56~70岁37例......
作者:王文汇;宋志民;孙金凤;颜淑红;李钧 刊期: 2001- 06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与血管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糖尿病(DM)患者血管病变的早期病理特征是内皮损伤,其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的作用较为突出[1].本文观察2型DM患者sVCAM-1的变化特点,并探讨它与血管并发症间的关系.......
作者:武晓泓;刘超;李倩;段宇;覃又文;刘翠萍;蒋须勤 刊期: 2001- 06
-
血浆内皮素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研究用放射免疫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68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浆内皮素(ET)和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水平,旨在探讨血浆ET和血清ACE水平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关系.......
作者:郭志新;许笑梅 刊期: 2001- 06
-
Wo1fram综合征与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
笔者曾报告了一家系母女两人同患Wolfram综合征.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此家系患者可能为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之后我们对病人进行了随访,并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项坤三等协助安排下进行了线粒体基因的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长虹;宋秀玲;孙杰 刊期: 2001- 06
-
糖尿病人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变化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IR)发生机理中的作用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用ELISA法测定了1型和2型糖尿病人外周血的TNF-α水平,并分析其与作用相关因素的关系,旨在了解其对胰岛素抵抗成因的影响.......
作者:肖常青;梁瑜祯;苏宏业;庞翠军;李世生 刊期: 2001- 06
-
2型糖尿病患者ApoE基因型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载脂蛋白E(ApoE)是脂蛋白球粒表面的多肽链,在脂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1].其等位基因位点上存在3个常见的共显性等位基因∈2、∈3和∈4,分别编码血浆3种ApoE异型E2、E3和E4.可产生6种不同的ApoE基因型∈2/2、∈4/2、∈3/2、∈3/3、∈4/3和∈4/4.......
作者:向光大;周洛红;何艳忠 刊期: 2001- 06
-
氯沙坦防治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观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iabeticchroniccomplications,DCC),几乎可累及全身任何神经,导致感觉丧失及大脑、心血管、泌尿、胃肠道系统等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障碍.我们试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1osartan),观察药物对糖尿病病人的代谢失调、临床症状、神经感觉与传导功能的作用,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提供一种选择.......
作者:张彩霞;孙春玲;刘长山 刊期: 2001- 06
动态资讯
- 1 JAZF1基因过表达对鼠肝细胞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2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研究
- 3 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与肿瘤
- 4 维生素E与维生素C联合治疗对糖耐量受损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 5 沉默调节蛋白1抗胰岛INS-1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 6 血清内脏脂肪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升高
- 7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对2型糖尿病大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
- 8 地特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加用瑞格列奈治疗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 9 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起始治疗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的研究
- 10 造血干细胞表达同源盒基因与妊娠期糖尿病的易感性分析
- 11 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失效后改用胰岛素治疗对血管并发症的影响
- 12 大剂量胰岛素抢救妊娠期糖尿病合并高渗性昏迷一例
- 1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糖尿病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的表达
- 14 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非肥胖青少年血浆Ghrelin水平变化的影响因素
- 15 长期吸烟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 16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心脏炎症反应的干预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
- 17 FoxO4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 18 同型半胱氨酸与新诊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关系
- 19 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
- 20 PPAR-γ依赖性ERK磷酸化介导吡格列酮引起的钠和碳酸氢根在肾近曲小管的重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