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MRS净水技术助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时间:2023-04-13 16:17:0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未来的五年,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实现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关键一环。“近年来,我国加快建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取得初步成效。但总体上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基础薄弱,任务依然艰巨。”2022年4月22日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司长苏克敬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紧迫需求催生先进适用技术与工艺的产生,“微生物高效净水技术”(简称MRS净水技术)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突破痛点 应运而生

  于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工艺较为复杂,建设成本高、运行维护难度大、治理设施长效机制有待健全等问题的存在,出现不少‘晒太阳’工程。”隶属于北京山河卫士科技有限公司的贵州格淋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杨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据介绍,该公司与多家科研机构、高校紧密合作,重金投入研发,结合乡村污水治理特点、难点,瞄准痛点,经过多年科技攻关,终于解决难点、突破痛点——MRS净水技术横空出世。“MRS净水技术具有全生态、低能耗、投资省、占地小、易维护、出水优等特点,为乡村生产生活污水治理提供了全新的污水治理解决方案,目前该技术已取得十多项专利。”杨硕说。

  MRS净水技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技术?杨硕介绍,该技术有别于一般的传统人工湿地、生物滤床、生化污水处理工艺,它利用微生物菌群与沙土有机结合,构建出一个庞大的生物反应系统,经过严谨的物理分层,最大限度地利用微生物菌群、砂石、植物对污染物高效消解净化功能。微生物反应系统中大量的好氧菌、厌氧菌、兼性厌氧菌、硝化菌、反硝化菌、硫细菌和磷细菌等、细菌、真菌、放线菌、胞外酶等是污染物降解的主要执行者,表面种植的植物发挥辅助作用。在微生物各种菌群生物反应的强力作用下,从而使经过的污水变身可达到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MRS净水技术不仅净化效果优,而且实用、方便。”该技术处理能力灵活机动,可以为小到一家一户,也可以大到万人以上的小城镇提供污水净化服务。”“该技术具有多种工艺模式,可以根据地形地貌、地理条件、处理水量、污水浓度等因素变换工艺形状及外观,可以有效地与当地乡村风貌有机结合,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该技术工艺布局灵活,可以地上也可以地埋或者半地埋;可以自流也可以做提升。总之,该技术可以根据地理环境量身定制,因地制宜,因大小制宜,因村镇制宜,全面满足污水处理多样化需求。”杨硕说。 

  杨硕告诉记者,公司业务已经涵盖贵州、四川、海南等省区,采用MRS净水技术建设运营的农村污水处理站厂110个,服务人口65700人,日处理水量达4120吨,总产值突破3000万元。  

  实地探访 亲身体验 

  11月26日至27日,记者在该公司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到该公司所在的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境内及临县榕江县运用该公司MRS净水技术处置农村生活污水的站点进行实地探访。 

  第一站是从江县高增乡付中村。该村基本情况如下。共有670人,全村生活污水采取集中收集处理,设计日处理污水50立方米,2020年11月建成,至今运行正常。出水达《标准》的一级A标准,采用微动力工艺,日产生电费4元。

  华北、东北已入冬,而从江县依旧是如初夏般的令人舒适,到处是绿色盎然,生机勃勃。在一片高低错落、棕黄色的吊脚楼环拱下,高增乡付中村污水处理站映入眼帘。白色的金属栏杆围成长方形污水处理站。站里没有工作人员。据介绍,所有的站都是自动运行,无需专职工作人员。处理站里,右手边是两个浅灰色的水泥池,里面的美人蕉花儿虽已过盛期,但仍能见到她们怒放的痕迹,池边的三棵三角梅却正开得红火。在三角梅的下面埋藏着污水收集池,池盖露在外面。左手边,是两个绿色的圆筒,同样开着美人蕉。一眼望去,只觉得污水处理站是一个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口袋花园,实在让人难以相信它是污水处理站。据介绍,水泥池和圆桶就是污水处置的核心,经过初步处理的污水经流此处进行彻底净化。处理站里没有酸臭味。当随行的工作人员掀开污水收集池盖儿时,浓黑色的液体映入眼帘。难以想象,这样的污水可以被净化成清如山泉的淙淙水流——在天蓝色净水池出水口,记者亲眼看到了这一幕。  

  接着,记者又实地探访了几处污水处理站。比如从江县下江镇下江村大菜园污水处理站,采用无动力工艺,已运行半年时间;榕江县古州镇归九寨村污水处理站,采用微动力工艺,该站已运行4年之久。据记者所见,所有的污水处理站皆是按地理条件因地制宜设计施工;污水处理设备也是根据实际情况、实际需要量身定制;所有的污水处理站皆无人值守;所有的污水处理站皆与当地的人文自然景观尽可能地融为一体;所有的污水处理站都能把污水变成淙淙清泉或细流脉脉之净水。不同的是,各处理站处理能力各有不同,而这是根据实际污水量决定的;有的无需动力,有的需要微动力,这是地势不同造成的,微动力的耗电量也很低,比如付中村,日处理50吨,日仅耗电6千瓦时。还有,就是运行时间有长有短,这是有先建后建的缘故。

  27日下午,记者来到厂区的污水处理站。这里的污水既有生活污水,也有工业生产废水。在净水收集池中,五颜六色的金鱼,“忽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人相乐。”据说,金鱼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其生存的水体,可以直饮。记者让工作人员用干净的矿泉水瓶灌半瓶,目观水体清澈,与瓶装矿泉水无异;先用舌舔尝,后呷一小口,无异味,似有微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之前有位县领导也喝过这样的水。  

  MRS净水技术应用前景广泛  

  “MRS净水技术建设成本低;由于它采用无动力、微动力,所以运行成本比传统污水处理低很多;在维护方面,只需对当地的人员进行简单培训就可完成维护工作,而且不用专职守候;污水处理效果好,一般都可达到一级A标准,甚至更高的标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贵州民族大学生态环境工程学院教授敖子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贵州采用MRS净水技术建设运行的农村污水处理站有几十个,有已经运行3年的,也有已经运行5年的,现在运行都很稳定。像采用传统技术那样运行一段时间就成为晒太阳工程的情况,我们这里不存在。现在我们正在持续攻关,通过技术升级让设备稳定运行更长时间,这个我们可以做到。”敖子强对采用MRS净水技术建设的污水处理站的运行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

  MRS净水技术可以在其他省份推广吗?对于这个问题,敖子强回答:“MRS净水技术不存在地域限制问题,我们已经在江西、河南、四川、陕西等多省做示范推广,运行效果都很好。可以说MRS净水技术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苏克敬之所以说任务艰巨,是因为截至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仅为28%左右,而到2025年,要达到40%。“生态环境部将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充分发挥政府、市场、村民三方面的作用,加快补齐突出短板。”苏克敬说。

MRS净水技术将凭借自己的硬实力,全力助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