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胖友生存指南!5招助你轻松逆袭
时间:2025-05-13 11:26:32
在当今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肥胖问题如同阴影般笼罩着许多人的生活。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网络世界,我们都能听闻胖友们在体重困扰下的无奈与挣扎。“胖友生存指南”,正是为这一群体量身定制的希望之光,旨在助力他们挣脱困境,重拾健康生活。
饮食,是胖友们需要攻克的首要关卡。许多胖友常常陷入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或是被高热量、高脂肪食物所诱惑。其实,健康的饮食并非意味着要完全摒弃美食的乐趣,而是学会合理搭配。增加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它们富含膳食纤维,既能提供饱腹感,又有助于肠道蠕动。例如,一份色彩斑斓的蔬菜沙拉,不仅能为身体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能在视觉上给人以清新之感。同时,控制肉类的摄入量,选择瘦肉和低脂鱼类,采用健康的烹饪方式,如清蒸、水煮,避免油炸和油煎。对于胖友来说,每一口食物都是对健康的投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迈向健康的重要一步。
运动,是胖友们重塑身体的必经之路。然而,对于体重较大的人来说,运动往往伴随着诸多困难和挑战。起初,可能连简单的散步都会觉得吃力。但不要气馁,从微小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强度。比如,先从每天短时间的慢走做起,随着身体适应能力的提高,再尝试快走、慢跑等。游泳也是不错的选择,水的浮力可以减轻身体的重量负担,减少关节的压力。此外,一些简单的室内运动,如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也能在家中轻松进行。运动不仅能够消耗热量,更重要的是可以提升身体的代谢率,增强身体素质。每一次汗水的流淌,都是胖友们向健康迈进的坚实脚步。
心理调适,同样是胖友们不能忽视的关键一环。体重问题往往会给胖友们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如自卑、焦虑、抑郁等。这些负面情绪又可能进一步影响他们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胖友们要学会正视自己的体重问题,接受自己的身体,树立积极的心态。可以通过与朋友、家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困惑,寻求他们的支持和鼓励。也可以加入一些胖友交流群或社区,与有相同经历的人互相激励,共同成长。同时,培养一些兴趣爱好,如阅读、绘画、音乐等,转移注意力,丰富生活内容,让自己在精神世界中找到自信和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胖友们还需要注意一些细节。比如,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有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和激素平衡。避免久坐不动,定时起身活动一下,伸展筋骨。注意饮水,每天喝足够的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此外,购物时要学会查看食品标签,了解食物的成分和热量,避免购买高糖、高盐、高脂肪的加工食品。
“胖友生存指南”不仅仅是一份关于饮食、运动和心理调适的建议,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胖友们要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就一定能够摆脱体重的困扰,迎来健康、美好的生活。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份指南,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肥胖群体的困境和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关爱和支持,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包容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