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警惕!这些药物竟能导致药驾风险

时间:2025-04-03 09:36:53

在现代社会,驾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许多驾驶员并未意识到某些药物可能会对他们的驾驶能力产生严重影响。药驾——即服用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后驾车,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道路安全隐忧。本文将深入探讨药驾的风险,揭示那些可能让你变成“马路杀手”的药物,并提供必要的预防措施。

一、药驾的定义与危害

所谓药驾,是指驾驶员在服用了某些药物之后,由于药物的作用,导致其反应速度、判断能力和协调能力下降,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这些药物包括但不限于镇痛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它们可能通过镇静、催眠、降低注意力等方式,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操作。

二、常见易致药驾的药物

镇痛药:如吗啡、可待因等阿片类药物,虽然能有效缓解疼痛,但同时也会导致头晕、嗜睡和反应迟钝。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如帕罗西汀、地西泮等,长期使用可能引发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判断力。

感冒药:一些含有抗组胺成分的感冒药也会引起嗜睡和反应迟缓,尤其是在剂量较大时更为明显。

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扑尔敏等,这些药物常用于治疗过敏症状,但其副作用包括昏昏欲睡和认知功能下降。

降血压药:部分降压药可能导致头晕、视力模糊,甚至在服药初期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这些都会对驾驶造成影响。

三、药物对驾驶的具体影响

反应时间延长:药物作用使得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无法及时应对突发情况。

判断力下降:药物可能影响大脑的判断功能,使驾驶员难以准确评估路况和潜在风险。

注意力分散:某些药物会导致精神不集中,容易忽视重要的交通信号和其他道路信息。

协调能力减弱:手眼协调能力的下降会直接影响驾驶操作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四、预防措施与建议

阅读药物说明书:在服用任何药物前,务必仔细阅读其说明书,了解可能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

咨询医生或药师:如果必须服药而又需驾车,最好先咨询专业医护人员的意见,确认药物是否适合在此情况下使用。

避免自行调整剂量:严格按照医嘱服药,切勿自行增减剂量,以免加重不良反应。

选择替代交通方式:在服用可能影响驾驶的药物期间,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或者寻求他人代驾,以确保安全。

休息充分:即使没有服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是安全驾驶的前提,因此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非常重要。

五、结语

药驾的危害不容小觑,作为驾驶员,我们有责任确保自己的行为不会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构成威胁。了解并认识那些可能影响驾驶能力的药物,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是每一个负责任的司机应尽的义务。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更加安全的道路交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