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揭秘!这些药物竟在悄悄伤害你的肝脏!

时间:2024-12-30 17:17:41

在现代社会,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药物种类的日益增多,药物成为了治疗各种疾病的有效手段。然而,伴随着这一便利而来的是对肝脏健康的潜在威胁——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DILI)。这种由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肝脏损害,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药物性肝损伤指的是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是个体对药物的特殊体质反应导致的肝脏损伤。这种损伤可能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病症状,从轻微的肝功能异常到严重的肝衰竭不等,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却可能危及生命,需要积极治疗。

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药物的直接毒性作用、代谢产物的毒性、个体遗传差异导致的易感性增加等。值得注意的是,能引起肝损害的药物超过一千多种,涵盖了从传统中药(TCM)/草药和膳食补充剂(HDS)、抗结核药物、抗菌药物,到抗肿瘤药物和免疫调节剂等多个类别。

在我国,引起肝损伤的最常见药物中,传统中药占据了一席之地。许多人认为中药天然安全,忽视了其潜在的肝脏毒性。实际上,一些中药成分在未经适当处理或过量使用时,同样会对肝脏造成严重伤害。因此,即使是传统药物,也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公众应提高警惕,合理用药。首先,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是关键。在服用任何药物之前,务必了解其潜在的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有肝病史的患者来说更为重要。其次,遵循医嘱,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随意更换药物。最后,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为了保护肝脏健康,专家提出了几项日常保护措施:首先是均衡饮食,增加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的同时控制糖和脂肪摄入;其次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肝脏自我修复;再者是适量运动,增强体质促进血液循环;最后是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

虽然药物治疗为人类带来了福音,但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通过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循医嘱以及采取健康生活方式等措施,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对肝脏的不良影响,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不必要的伤害。让我们共同努力,珍爱生命,远离肝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