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2025卫生职称评审变革:以考代评,你准备好了吗?

时间:2024-12-23 14:24:34

2025年,卫生职称评审将迎来一场重磅变革,“以考代评”的新政策即将全面实施。这一改革旨在优化卫生专业人才的评价体系,提高评审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但同时也对广大卫生专业人员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将详细解读这一变革的背景、内容和影响,帮助大家做好准备。

一、背景与目的

浙江省卫健委发布的《关于深化我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通知》明确指出,自2025年1月1日起,卫生职称评审制度将发生重大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以考代评”政策的推行。这一改革不仅是对原有评审标准的调整,更是对整个卫生专业人才评价体系的一次全面升级。目的在于突出卫生行业的特点,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破除唯论文、唯学历等倾向,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扎根一线,切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新政策的核心内容

1. “以考代评”的实施

新政策规定,医、药、护、技初中级职称将列入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统一考试的专业,全部实行以考代评。这意味着,这些专业的初级和中级职称不再通过传统的评审方式获得,而是通过全国统一的考试来评定。高级职称则采取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方式评价。

2. 成果代表作制度

新政策全面实行成果代表作制度,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代表性成果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内容。这些代表作可以包括项目报告、研究报告、技术报告、病案分析资料等多种形式。通过建立全省卫生人员职称申报代表作案例库,实行职称申报代表作公开公示制,确保评审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3. 分层分类评价

新政策明确了分层管理、分类评价的原则,针对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医疗机构人员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例如,省级三甲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人员重点评价医学科研创新能力,市级医疗机构人员则按照临床为主科研为辅进行分类评价,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则不做科研论文硬性要求,重点评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数据赋能与智能评价

基于国家卫生人才评价数据标准,浙江省将建立卫生人才评价数据平台,与各地区域卫生人力资源平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等实现互联互通。通过抓取手术量、手术病种、出院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利用智能分析与比对,从多个维度全面客观地评价临床医生的执业能力和水平。

三、新政策带来的影响与挑战

1. 积极影响

公平公正: 通过全国统一的考试和明确的评价标准,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了职称评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能力导向: 新政策强调临床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引导卫生专业人员更加关注临床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透明公开: 建立职称申报代表作案例库和公开公示制,使得评审过程更加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2. 面临的挑战

备考压力: 对于长期习惯于传统评审模式的专业人员来说,突然转变为以考代评可能带来较大的备考压力。需要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抽出时间来复习专业知识和准备考试。

适应过程: 新政策对不同层级和类型的医疗机构人员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准,专业人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调整职业规划和发展路径。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在数据赋能与智能评价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个人隐私的保护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四、应对策略与建议

提前准备: 鉴于新政策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专业人员应尽早了解新政策的内容和要求,提前做好备考和职业发展规划。

注重临床实践: 新政策强调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因此专业人员应更加注重日常工作中的临床实践积累和经验总结。

提升自我: 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进修学习和专业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关注行业动态和新技术发展,保持与时俱进。

合理规划: 根据新政策的评价标准和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在选择期刊发表论文时要注意期刊的正规性和认可度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2025年的卫生职称评审变革是一场深刻的改革它既是对传统评审模式的一次颠覆也是对未来卫生事业发展的一次有力推动,面对这场变革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开放的态度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