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急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

时间:2024-12-05 14:04:15

急性单纯外伤性腰腿痛主要是脊柱的韧带和骨骼等损伤,肌肉受累者甚少。比较轻微的椎体挤压骨折或关节突骨折,常因外伤较轻或症状不明显而被忽略,后遗慢性腰腿痛。百分以上的急性单纯外伤性脊椎病性腰腿痛,发生于腰骶的骶髂关节,其病变有时单发于一处,有时两处同时发生。因此单纯外伤性脊椎病腰腿痛又可分为,腰骶关节损伤;骶髂关节损伤;及腰骶与骶髂关节合并损伤等三种腰腿痛。

治疗措施

如扭伤较重,检查时发现关节突等小骨折时,应按骨折治疗。

如果仅仅为肌腱或韧带的撕裂,需卧床休息3~6周。因韧带和其他软组织的修复,血肿的消散或吸收,肌肉韧带功能的恢复,需时3~6周,故在这段时间之内不宜行剧烈的推拿按摩,但可行适当的理疗以助恢复。 

基础概念

腰骶关节为人体直立体脊椎结构的枢纽,为活动性腰椎转变为固定性骶椎,前突腰椎转变为后突骶椎的过渡地区。躯干动力通过骶髂关节及髂骨转移到下肢的桥梁。因而腰骶部受外力的影响也比其他部位为大。为了对抗这种不良影响,维持腰骶关节的稳定性,该部有许多深浅不同,位置各异的韧带,如前纵和后纵韧带,关节囊,腰骶和骶髂韧带,棘上和棘间韧带,黄韧带等,这些韧带受到重力冲击或外力,可能发生扭伤或撕裂,甚至发生关节突骨折。  

患病原因

腰骶关节的活动,主要是前屈、后伸和侧弯,旋转活动较少。第五腰椎下关节突和第一骶椎上关节突的方向各不相同,有的与人体的矢状面平行,所以脊柱的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都比较灵活。有的和人体的额状面相平行,因而脊柱的侧弯和旋转,就受到一定限制,有的人两侧关节不对称,因而使两侧活动方向和范围不协调,这也是腰骶关节容易发生扭伤的原因之一。

当人体弯腰持重时,背伸肌和臀大肌大力收缩仍不能应付外力时,一部分外力可能被传达到腰骶关节的韧带,引起韧带扭伤或撕裂,甚而传达至关节造成关节突骨折。由侧面或斜面来的外力多不被吸收而传达到骶髂关节和下肢关节,也可引起韧带的扭伤或撕裂。

骶髂关节面呈耳形,凸凹不平,由1、2、3骶椎和髂骨组成。骨椎上大下小,前宽后窄,使其不能向下向后移位,但有向前,旋转或侧向移位的趋势。全靠坚强的骶髂韧带,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等予以稳定,防止骶椎向盆腔内移位。这些韧带方向不一,长短不齐,交错复杂,外加骶髂关节面凹凸不平,呈稍有移位即造成骶髂关节面的不相适应,部分韧带扭伤或撕裂,引起明显的腰腿疼痛。

怀孕末期由于内分泌失常的影响,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松弛,可减弱骶髂关节的稳定性,引起腰腿痛。长期卧床,体质衰弱,全麻或腰麻后,也可使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松弛,引起腰腿痛。旋转,斜面或侧面的外力加于人体,必须通过骶髂关节才能传至下肢,如这种外力不能被缓冲或吸收,骶髂关节就有被扭伤的可能。由于外力方向和性质很复杂。在一个病人身上可同时扭伤腰骶和骶髂关节,这一点在诊断时必须予以注意。  

临床表现

(一)自发性腰腿痛 患者于扭伤时突然感到腰背疼痛,剧烈锐痛,限局性明显,可明显指出疼痛部位,便于诊断。也有时扭伤后感到一种干脆的响声或撕裂感,随即疼痛减轻。或扭伤时疼痛并不明显,待休息后或次日起床时才感腰疼加重。腰部发板,行动困难,腰背肌痉挛,甚而向大腿后部放射引起腿疼。

(二)局部压痛 扭伤早期多数病人有局限压痛点,可协助诊断。也有时由于梨状肌痉挛挤压坐骨神经干,压痛点在坐骨大切迹坐骨神经出口处。

(三)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 放射性或牵扯性神经痛的部位,多为臀部、大腿后部、大腿根部前内侧等,股后皮神经与坐骨神经分布区。该神经发生疼痛的原因有三:

1.腰骶和骶髂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肉等软组织,为4、5腰神经和骶神经后股所支配,其前股则组成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因此常发生反射性神经痛。

2.坐骨神经和股后皮神经束,紧贴骶髂关节和梨状肌的前侧,当该部韧带因扭伤而出血,水肿时则直接刺激该神经,引起放射性神经痛。如梨状肌发生痉挛,也压迫坐骨神经干,引起放射性神经痛,并于坐骨切迹处有局限性压痛。

3.如扭伤后椎间孔周围的软组织发生肿胀,则坐骨神经根在椎间孔内直接被挤压,引起放射性坐骨神经痛。

(四)背伸肌或臀大肌痉挛 许多患者扭伤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背伸肌或臀大肌痉挛。患者直立或弯腰时尤为显著,俯卧后可以缓解。检查压痛点时肌痉挛立即恢复,此点有助于诊断。

(五)脊柱侧凸 半数以上的病人有脊柱侧凸,程度不等,侧凸的方向与韧带的扭伤、撕裂以及神经的刺激和压迫有关。侧凸是为了减轻扭伤或撕裂韧带的疼痛,和减轻神经刺激或压迫症状。侧凸的有无、方向和程度,可随神经和韧带病理变化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