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医生想评职称晋升,不发论文行不行?
时间:2024-07-02 14:36:12
我们先说结论:行!
自2023年以来,一系列关于医生职称评定制度的改革举措清晰显示,发表科普文章已成为医生职业晋升的一项重要加分项。这一变革不仅丰富了医生的职业发展路径,也为医学科普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科普作品纳入职称评定范围,凸显其对医生晋升的重要意义
2023年3月,北京市出台的《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具有标志性意义,它明确将科普作品纳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一举措打破了职称评定中“唯论文”的传统倾向,为医生在申报职称时提供了更多选择,有助于减轻医生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够更好地集中于临床工作。
同年6月14日,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指出,医生的科研水平和成果是衡量医院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医生需要积极参与科普作品的创作和发表,以提升医院的科普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进而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和晋升铺平道路。
职称评定制度改革的方向:多元化评价
多地相继出台了晋升职称不再“唯论文”的相关措施,如湖南省和北京市的职称评定改革方案。这些改革措施旨在破除职称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加强业绩成果评价,使得科普作品等多样化业绩成果成为医生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这一改革方向不仅有助于激发医生的创新活力,也推动了医学科普事业的蓬勃发展。
多地科普晋升政策相继出台
具体来看,上海将健康科普作为业绩成果,允许其参加职称评审;河南则要求医生每年进行2次科普活动,并发表2篇科普文章;广西规定申报副高职称需提交5篇专业科普文章;安徽要求医生每年至少发表2篇科普文章或音视频;辽宁将科普作品作为业绩成果申报参评;福建同样要求提交5篇专业科普文章或视频;河北则规定医生每年需进行2次健康讲座,并提交1条科普作品;黑龙江接受微视频或科普图书作为职称评定的材料;天津目前限定为科普专著;而山东则在职称评审时,对健康科普给予加分。
其他省市的科普晋升政策也各有特色,但总体来看,无论是作为晋升的刚性要求还是加分项,科普作品在医生职称评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这个新赛道的开启,无疑为医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综上所述
发表科普文章已成为医生职业晋升的重要助力之一。通过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医生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职称水平和综合实力,还能够促进医院的科普水平和社会声誉的提升。这对医生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医生应当重视科普工作,积极参与科普文章的创作和发表,以实现个人职业发展和医学科普事业的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