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医学论文最核心的“结果”部分,如何写作更为“精彩”?
时间:2024-06-05 09:34:10
一、明确结果部分的核心意义与撰写要求
在医学科研论文中,结果部分承载着回答“发现了什么”这一关键问题的重任。该部分是科技论文的精髓所在,不仅为立题提供了坚实的依据,更是论文结论科学性和可信度的基石。在撰写结果部分时,我们应坚持实事求是、简洁明了的原则,确保数据准确无误、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同时,结果的描述应避免受到其他文献或作者主观推测的影响,严格与讨论内容区分开来。
当呈现研究结果时,需客观地进行比较和分析,不得随意筛选数据。对于无显著意义的阴性结果,无需一一列举。然而,对于异常或与研究设想不符的结果,则应坦诚相告,必要时可在讨论环节深入分析,切忌轻易删除。
二、灵活运用多种结果表述形式
结果的展示方式应灵活多样,可通过图表或文字形式进行表述。当结果部分包含图表时,正文可简要概述主要发现或数据变化趋势,无需复述全部数据。相反,若文字描述过于冗长且可读性不佳,则建议采用图表来呈现,以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研究结果。
无论采用何种形式表述结果,都必须确保摘要、正文与图表中的数据保持一致。在呈现数据时,应提供具体数值,而非仅给出统计值如t=2.85,P<0.01等。
三、遵循结果撰写的关键注意事项
结构清晰:通常可设置小标题来组织内容,如各组的具体检测或观察数值,并进行比较。在列表比较时,需确保数据准确、清晰。
避免重复:当使用图表展示数据时,文字部分无需重复列出数据,但可描述数据变化趋势或比较结果,如“A组显著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表自明性:每幅图表应能独立说明问题,使读者仅通过图表就能理解结果和趋势,并得出相应结论。
简洁明了:每幅图表最好聚焦一个问题,避免数据繁杂导致结论不明确。
单位规范:所有监测数据均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表格完整性:表格中不应出现空白项,各项须填入具体数字(包括0),若“未测”或“未发现”可使用特定符号如“-”或“~”表示,并在表格下方简要注释。
为了更具体地说明如何撰写医学论文的结果部分,我们可以举一个实例来进一步解释。
假设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新型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临床研究。下面是根据上述指导原则构建的结果部分。
一、明确结果部分的核心意义与撰写要求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新型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效果及其安全性。结果部分将客观展示实验数据,反映药物疗效的真实情况。
实例:
“经过为期12周的治疗,新型降压药在高血压患者中展现出了显著的降压效果。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均有所下降,且未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
二、灵活运用多种结果表述形式
我们通过表格和图表展示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实例:
表格1:展示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平均值及标准差。
组别 | 治疗前收缩压(mmHg) | 治疗后收缩压(mmHg) | 治疗前舒张压(mmHg) | 治疗后舒张压(mmHg) |
---|---|---|---|---|
实验组 | 160±10 | 135±8 | 95±5 | 80±4 |
对照组 | 158±9 | 150±10 | 93±6 | 88±5 |
三、遵循结果撰写的关键注意事项
结构清晰:我们通过小标题“降压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来组织内容,使得结果部分结构分明。
避免重复:在文字描述中,我们没有重复表格中的数据,而是强调了数据的变化趋势和统计学意义,如“实验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图表自明性:我们设计的图表清晰明了,横纵坐标标注明确,读者仅通过图表就能理解血压的变化趋势。
简洁明了:每个图表只反映一个主要问题,如降压效果或不良反应发生率,避免数据繁杂。
单位规范:所有血压数据均使用mmHg作为单位,符合医学领域的通用标准。
表格完整性:表格中无空白项,所有数据均已填入,对于未发生的不良反应,我们使用“0”来表示,并在表格下方注释说明。
通过这样的撰写方式,我们的结果部分既全面又简洁地展示了研究的主要发现,为读者提供了清晰、准确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