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糖尿病杂志

期刊简介

《中国糖尿病杂志》介绍 《中国糖尿病杂志》为1993年创刊,由北京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2003年改名为《中华糖尿病杂志》,变更主管为国家科协,主办为中华医学会,国家级的、进入中华医学会所办医学杂志系列;因我国科技期刊体制改革的缘故,本刊的管理与医学会对杂志的管理体系无法匹配,相应的变更手续仍无法进行下去。为此,自2006年《中国糖尿病杂志》暂且退回变更《中华糖尿病杂志》前的情况,以待科技期刊体制的全面改革。退回后的《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仍是我国糖尿病专业唯一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也是医学类中文核心期刊,其他指标也同样不变。 《中国糖尿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为月刊,以从事糖尿病临床和基础方面工作的医、教、研及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专业的各级医务人员为读者对象,以报道糖尿病专业及相关领域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最新成果为题,并相应介绍国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所刊文章强调其科学性和先进性,特别注重临床论著上的实用性和可读性,及对有关医务人员的参考价值,并在报道最新基础研究的同时,指导更新的研究方向。主要栏目设置有:临床经验总结、实验研究论著、短篇报道、文献综述、讲座、临床病理(例)讨论、病理报告、专题讨论、国内外研究新进展、学术活动通知、学术会议纪要、新医新药研究、科研最新动态、专业书刊评价及消息等。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糖尿病患病率迅速上升,糖尿病与心血管病和肿瘤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三大慢性病,因此本刊已成为医药卫生界不可缺少的参考读物和临床医生的必备期刊;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科技期刊发行量持续下降,本刊以其实用性、指导性、大信息量和灵活的办刊方式等特点,在相关专业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科技部情报所发布的最新统计显示,本刊的影响因子高达1.283,在科技期刊内科学类里排名第二,发行量一直保持在2万余册,为科技类期刊中的较高水平。 刊号:ISSN1006-6187/CN11-5449/R,邮发代号:82-623。

创新教学模式,培养高质量皮肤病学人才

时间:2023-04-12 15:22:00

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皮肤病学教学模式的创新,通过课程体系创新、建设配套教材、教学方法改革、考试改革等有效的研究和实施,有效的提高了皮肤病学的教学质量。

  皮肤病学学科的发展已经对学科人才素质、知识构成和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现有课程设置,建设皮肤病学课程新体系。

  1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根据现代医学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适应皮肤病学学科发展趋势,对《皮肤病学》课程及其结构进行优化和创新。即以皮肤病学学科为主导,将皮肤病、风湿病学与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有可能学习到更丰富、更富挑战性知识,有利于培养这一领域的新型人才。新构建的课程体系有机地融合了皮肤病学、风湿病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使学生掌握皮肤病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该课程体系主要由3部分组成:(1)核心课程:整合皮肤病学、风湿病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知识体系组成的新《皮肤病学》,充分体现了各学科的优化组合,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之间的双向渗透与重组。(2)选修课程:包括免疫学新进展、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肤病学新进展、风湿病学进展等。(3)加强实践教学。增加临床见习等实践机会,使学生看到更多的病种,增加更多的临床知识,特别是一些少见病、罕见病的积累,正所谓“见多识广”,对将来的临床工作将大有好处,提高了临床教学的有效性。

  2建设配套教材融合皮肤病学、风湿病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皮肤病学课程新体系教材》正在编写中,拟作为皮肤病学教学的基础教材。《皮肤病学》多媒体课件经多年的教学实践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其基础上融合更多新知识,适合现代皮肤病学发展规律的新的《皮肤病学》多媒体课件即将完成,其集传统教学的板书、挂图、模型、录像、幻灯、投影等于一身,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将病人的真实情况立体的呈现于学生眼前,易于理解和吸收,可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方法改革积极开展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①教师从主讲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演者。②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听转变为能够有机会参与、发现与探究。③媒体由作为教师讲解的工具转化为学生认知的工具。④教学过程由传统的逻辑分析、综合或讲解说明型转变为教师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去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教学过程。
此外,我们在开展运用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教学的同时,还重视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方式:(1)学导式教学:课前要求学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自己阅读课本及有关书籍,归纳总结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诊断。课堂上学生亲自上讲台讲述,学生讨论。最后由教师根据学生讲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难点进行重点讲解,并进行总结。通过这种教学方法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问题式教学:以临床病例或临床实际问题开始,将要学的内容以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回答问题。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是在大纲的基础上向深度和广度扩充,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要将要讲述的内容联系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试改革严格科学的考试制度是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记之一。考试过程化、考试指标多样化、考试内容综合化、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方式多样化、考试管理公正化,才会使考试作为贯穿教学全过程的评价活动,促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的医学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提问、讨论、小论文等形式开展教学工作,考试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考试成绩由平时成绩、测验成绩和考试成绩3部分组成。考试内容包括课程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等方面,考试方式采用笔试、口实、操作、病例书写等方式。

  实行考教分离,考题不由授课老师出,考前不出复习题目,这样可强化命题的严肃性,避免了可能产生的随意性,也增大了考试成绩的可比性,减少了不可比因素,增强了贯彻教学大纲的自觉性,减少了学生考前复习对教师的依赖性。

  做好评卷的组织工作,保证评卷的质量,评卷前组织教师共同研究核定试题所出的参考答案和评卷标准是否合理。评卷过程中,坚持采用分题流水式评卷制度和试卷复核制度。

  此外,我们还重视引导学生加强自我获取知识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引导学生自己查阅文献并参与专题讨论,有效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同学们了解最新的学科进展动向。